珠宝匠原创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~
中国人对玉的情结延续了上千年,每当走进博物馆,那些静静陈列的古代玉器款式多样,总是引人遐想。
而其中有两种玉器特别容易让人混淆——玉珏和玉玦。
它们不仅同为玉器,名字相似,连读音都相同(都念jué)。
但你知道吗?这小小的玉器背后,却蕴含着古人截然相反的情感表达:一个象征决绝,一个代表圆满。
今天,就让J先生穿越时空,带大家解读这些千年玉器背后的密码。
玉玦:一件玉器,两种版本
玉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玉器种类之一,经清末学者吴大澂考证,玦为“如环而缺”的玉器,随后考古学界便沿用了这种叫法。其形状与玉环相似,典型特征为环形有缺口。
玉环是一个中心孔径与边宽大小相等的封闭式的玉器,完整无缺。
(相关阅读链接:)
但玉玦因刻意留出的缺口,有着“断绝”之意。玉玦整体呈\"C\"形,断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,大小不一。
《广韵》中是这么描述它的:\"佩如环而有缺,逐臣待命于境,赐环则返,赐玦则绝\"。
翻译过来就是,当君主赐给被流放的臣子玉玦时,意味着臣子不能回来,因为“玦”与“绝”同音;而当君主赐给臣子玉环时,则表示臣子可以回来,因为“环”与“还”同音。
《荀子・大略》中亦有记载:“绝人以玦,还人以环”,意思是,如果想要和某人断绝关系,就赠送玉玦;如果想和对方和好如初,就赠送玉环。
最初的玦,其实是作为配饰而诞生的。
看过我们文章的小伙伴应该有印象:
J先生曾在文章: 中提到过,早在新石器时期,玉玦就以耳饰的形式出现。
考古发现最早的玉玦出自内蒙古兴隆洼遗址,距今约8000年。这些远古玉玦通常直径2-5厘米,恰好适合佩戴在耳垂上,而且造型极为丰富,包括兽形、圆管、扁体形、凸形等。
到了商周时期,玉玦逐渐演变为佩饰,常与其他玉器组合使用。春秋战国时,玉玦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,成为重要的礼仪用玉。
时至汉代,玉玦又成为丧葬用玉,象征着生者与死者的永诀。
一直到明清,玉玦都是十分流行的佩饰。
除了“断绝”之外,玉玦还被用来表示君子能决断。《庄子》里有记载:“儒者授珮玦者,事至而断。”
这句话的含义是,如果君子能够在某些需要做决定的事情面前,果断的做出决定,当机立断,才拥有资格佩戴玉玦。
当初项羽为刘邦设下鸿门宴时,范增曾多次示意项羽,“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”让他下定决心斩草除根,项羽不忍,因此刘邦才能借故逃脱。
为啥一种玉器有两层意思呢?这其实和“玦”的另一个版本有关。
在2001年山东青岛出土的西汉墓中,清理出土了镂雕螭虎“韘形佩”玉器一件,同时在棺内发现一片木质遣册,详细记录了棺内的随葬品名与数量。排除了其他玉器,木牍背面第五行首书“玉決一”,指的就是这件韘形佩。
这个器形在汉代墓葬和文献中频频出现,本为玉质的弓射护具。
从玦字的组合也可以看出,左边为玉,代表材质,右边为夬,指钩弦用的扳指。《集韵•屑韵》中释义:“夬,所以闿弦者。通作決”。
玦作为玉质的弓射护指,一度流行,但战国中期后,相对实用且易于普及的皮质的“韘”逐渐成为实用型护指,“玦”则成为玦类佩饰的专有名谓。
射手引弓撒放,需要当机立断的气魄,从护指演变而来的佩玉玦,自然也就有了行事果断、决断的寓意。
玉珏:双玉相合,寓意圆满
相较于玉玦,玉珏的实物资料要少得多。
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:\"珏,二玉相合为一珏。\"
两块玉相合在一起才能被称之为珏,也被称为“玉中之王”,很多家长给孩子取名时都会有个“珏”字,包含了对孩子的美好期盼。
由于缺乏明确的考古实证,学界对玉珏的具体形制存在不同见解。
主流观点认为可能是两件玉玦成对使用,或是可以拼合的双联玉器。从“珏”字甲骨文及小篆的书写逻辑来看:玉珏也有可能为两串玉饰的组合。
王国维的《说玨朋》中有写到:\"殷时,玉与贝皆货币也……其用为货币及服御者,皆小玉小贝,而有物焉以系之。所系之贝玉,于玉则谓之玨,于贝则谓之朋。”
意思是,早先贝和玉都是货币和佩戴物,用的都是小玉或者小贝,系在一起的玉叫做“玨”,系在一起的贝称作“朋”。
其中的“玨”字也就是如今的“珏”字。而观察二者的字形,的确能发现相似之处:珏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两串串好的玉,朋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是两串串好的贝壳。
古代的玉佩并不像我们现在通常只佩戴一块玉,而是多块玉的组合。行走间,佩玉中的两串玉饰相互撞击,发出清脆的声音,环佩锵鸣。
琵琶琴瑟这几种乐器都从珡字部,形态和珏的篆体字如出一辙,似乎也可印证珏的形态为两串玉饰,可发美声。
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,J先生发现网络上有一种论调称:环形有缺的玉玦成对出现时称“珏”,为耳饰,单只称“玦”,为配饰。
但经反复查证,并没有成熟的考古文献,也没有直接史料可以证实这种论调。相反,在文献中的“珏”并未作为耳饰出现,更多为佩玉礼玉、度量单位。
《太平广记》中,“翁伯以礼玉十珏以授仙童。”《左传·庄公十八年》亦有记载,“虢公、晋侯朝王,王飨醴,命之宥,皆赐玉五瑴。”
推测这种论调是因为“玦”和“珏”同音,“珏”又有“二玉相合”的说法,所以有人将成双成对的玉玦耳饰,就附会为“玉珏”。
当然,本文行文仓促,尚未考证所有可考资料,这种推断只做为个人观点,如有疑义,欢迎大家留言评论、沟通交流。
“决”与“合”的哲学
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,玉器始终如一地承载着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寄托。这些温润的玉石不仅是装饰品,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。
正如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所言:\"在中国古代,玉器是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,是社会等级的象征,更是道德观念的物化体现。\"
深入理解玉珏与玉玦的区别,实则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金钥匙。
J先生说:每一件古玉都是时光的见证者。当我们驻足博物馆,凝视这些穿越千年的玉玦与玉珏时,仿佛能听见古人在诉说关于决断与圆满的人生智慧。你还了解哪些传统玉器,知道关于它们的冷知识呢?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
推荐阅读:
玛丽皇后粉钻PK亚洲蓝佳人!谁是佳士得纽约终极赢家?!
金领速配-个人配资-在线股票配资配资网站-线下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